鸢舞云间织潍风,画映非遗诉流年
我院“潍风非遗实践团”于2024年8月2日至8月5日期间赴山东省潍坊市,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就木版年画、风筝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了博物馆调研、对话非遗传承人、走进非遗村等一系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深入感受和学习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之道,增强文化自信,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贡献青年的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主要聚焦于对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通过切身实际的体验,深入感悟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实践团高举“鸢舞潍风,画映非遗”旗帜,参观了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拜访了风筝及木版年画的传承人,还走访了风筝制造公司和非遗村落,深入地了解了潍坊风筝和年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文化传承现状以及保护情况。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交融得以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和市场适应,培育出新一代的传承者,成为我们深思的重要议题。
(一)探索潍坊非遗 与文化对话
实践团成员来到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在此过程中,他们深入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为了研究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实践团成员还开展了问卷调查。此外,实践团还前往十笏园非遗空间进行访问,并与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范新建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范会长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山东省的非遗文化、实验区的成立情况、协会的由来,更深入讲解了齐鲁文化的精髓以及潍坊市历代名人的风采。范会长还特别强调了潍坊市在非遗传承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整个交流过程生动有趣,充满了文化于智慧的气息,范会长为实践团成员带来了一堂别具一格的非遗文化课程。
(二)拜访风筝传承人 赏技艺魅力
潍风非遗实践团来到城郊,拜访了郭洪利老师。郭洪利老师不仅是潍坊民间的艺术大师,更是国家级非遗潍坊风筝传承人。郭老师娓娓道来风筝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细致地讲解了风筝的类别、制作材料以及蕴含独特指挥的“四艺”工艺。他特别强调,风筝的扎制技艺乃是非遗的灵魂所在,并分享了如何通过适应市场以及创新的方式来培养传承人的宝贵经验。在郭老师的创作工坊中,实践团成员不仅欣赏到了精美的风筝作品,还在郭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风筝制作过程。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对风筝非遗项目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活态传承才是风筝这一非遗艺术得以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实践团成员随后又来到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效东老师的工作室。张效东老师自幼便与风筝制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手工风筝的制作传统。他谈到,尽管现代机器生产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手工风筝所具有的“精、巧、细、微、妙”等特点,是任何机械制品都无法替代的艺术瑰宝。张老师将传统风筝技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巧妙的把声、光、电以及机械原理融入到风筝制作当中,使得风筝更加生动且富有表现力。张老师满怀热情地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他工作室墙上的“会动的风筝”。凭借他六十余年的扎风筝经验,让中国风筝真正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赋予了它们“生命”。
(三)探访木板年画传承人 感传统创新
实践团来到潍坊寒亭区西杨家埠村进行了深入探访,并且拜访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乃东老师。杨乃东老师展示了自己的工作室以及年画作品,同时分享了他五十多年的年画制作经验,涵盖绘画、雕刻、印刷以及装裱等技艺。
实践团成员王昊然提出:“杨老师是如何将木版年画这项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的呢?”杨老师讲述了年画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艺术价值,阐述了如何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尤其是在创作《原神》游戏中“五夜叉”形象的年画作品时所进行的创新尝试。杨老师还提及了他的徒弟韩泽生先生,一位《原神》游戏的爱好者,其受到纪录片《流光拾遗之旅——仙闻篇·木版年画》的吸引,几经周转,联系到杨老师,专程从从沈阳赶赴潍坊,来学习和了解木板年画技艺。实践团成员在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了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技艺,感受到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依然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探秘风筝车间 看风筝产业发展
实践团前往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和永健风筝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了解了这两家公司各自的特色以及创新举措。天成飞鸢是一家以传统风筝为核心业务,集设计、生产、销售、展览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公司,同时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而永健风筝制造有限公司则是一家现代化的风筝制造企业,注重将机械化生产与传统手艺相结合。
当实践团成员询问公司在创新方面的具体举措以及对大学生的支持措施时,永健风筝的孙经理说道:“我们公司目前已经与国内多所高校展开合作,尤其是艺术类院校,大量吸纳具有设计专业背景的学生。公司还为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平台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设计属于自己的风筝产品。此外,他们还可以经营自己的小店,公司将提供平台和设备,助力大学生创业。”
(五)走进非遗村 论非遗传承
实践团成员拜访了西杨家埠村的村支书,深入了解这个有着“国家非物质文化双遗产村”名号的村落。西杨家埠村不仅集民间年画与风筝于一体,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这两项非遗项目的村庄。村支书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推动非遗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打造文化街、鼓励手艺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承、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建立文创公司等。
通过此次的潍坊非遗实践之旅,“鸢舞潍风,画映非遗”研究生暑期实践团深入调研并了解了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与传承现状,亲身体验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包括风筝和木版年画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文化意义,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此次实践活动进一步让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并积极推广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片风筝,每一幅年画,都是文化的精魂,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