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后台登录 English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交通运输学院开展“院史寻迹”系列活动 (2025年第一期)

       2024年学院开展了“院史寻迹”活动,先后走访平均年龄88.8岁的13位老教师,记录了老教师们在交大学习工作的光辉岁月,充实了院史资料,进一步弘扬了学院尊师敬老的传统美德。

  2025年“院史寻迹”活动感动继续……

【活动记录之一】

  2025年4月10日学院何世伟副院长、老院长杨浩教授和纪嘉伦教授、院办王立娟主任看望访谈了我院88岁高龄的胡锦云老师,胡老师身体硬朗,和蔼可亲,先参观了学院荣休室教授墙,后深情回顾了在交大学习工作情况。

  胡锦云老师1956年考到交大,入校后选择了运输系,当时学制是5年。胡老师回忆了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一年的主要学习安排和授课教师情况,行车课由马许老师讲授,货运课由李家滢老师讲授,站场课由崔立言老师讲授,铁道概论课由钱仲侯老师讲授,通过胡老师的讲述,马许老师等一批老前辈与我们连接更近了。胡老师回顾了1958年下现场到丰台车站担任车号员的实践经历和做冷冻项目冬天前往东北甘井子、萨尔图、鹤岗的科研经历,虽天气寒冷,但学习热情火热。

  胡老师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局青岛站工作,先后在车号室、统计室等部门工作,后于1972年5月调回学院行车教研室,报到后暑假到丰台工农兵学员班听课,重新学习复习铁路知识。胡老师回顾了为坦赞铁路同学辅导经历,当时老师们和坦赞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结下了深厚友谊。

  胡老师开朗的性格、清晰的思路,对过去学习工作经历栩栩如生的描述,深深感染了大家,仿佛带我们回到过去那段难忘的时光。

 

北方交通大学坦赞学员运输二班合影

 

【活动记录之二】

  2025年4月22日学院李涛副书记、老院长杨浩教授和纪嘉伦教授、院办王立娟主任看望访谈了我院91岁高龄的郭维鸿老师。郭维鸿教授1955年考入我校运输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铁路货物运输与装载加固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是我院货物装载加固技术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和推动者之一,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访谈中,郭教授精神矍铄,饱含感恩地回顾了自己从小学至大学一路依靠国家助学政策成长成才的经历,并感慨地表示:“我这辈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国家和人民培养的结果。”他以质朴却坚定的语调一再表达了对学校、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郭教授带领团队走遍祖国各地,顶严寒、战酷暑,实地开展货物运输试验,积累两万多个数据点,为我国自行建立货物惯性力数值体系作出关键贡献。他主持完成的《铁路运输过程中货物惯性力力值的研究》成果,结束了长期以来沿用苏联旧数据的历史,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铁道部科技进步奖,并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实践中。

  访谈中,郭教授提及自己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曾承担《大型货物运输》《装载加固技术》等课程的讲授任务,深受学生欢迎。他回忆曾为双层集装箱运输研究付出大量心血,虽未能实现将货车重车重心高标准提高到2.4米的目标略感遗憾,但对后来者的研究给予充分鼓励,寄语后辈传承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攻关。

  郭老师的敬业精神、质朴为人和对教育科研的挚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正如他曾所言:“你追求的目标也许一辈子都达不到,但重要的是你在追求,它将使你充实起来。”这份不懈的追求,是郭维鸿教授一生的信念,也是无数运输人的写照。

【活动记录之三】

  2025年4月22日学院李涛副书记、老院长杨浩教授和纪嘉伦教授、院办王立娟主任看望访谈了我院91岁高龄的李元章教授。李老师1953年到交大读书,1958年运输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是铁路货运技术专家,一直从事装卸机械、特种货物运输方面的研究工作,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李老师身体健康,和蔼可亲,讲述了他16岁在北京长辛店工厂工作,1952年作为干部被推荐到哈尔滨铁道学院上学,适逢京哈两校合并的历史节点,于1953年到北京铁道学院上学。李老师回忆了当时的授课教师情况,包括陈箓生老师是教研室主任,沈庆衍老师教货运。

  李老师回忆了装卸机械化和大件货物装载加固的发展过程,他作为第2完成人完成的《铁路运输过程中货物惯性力力值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铁道部科技进步奖,并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实践中

  通过访谈与慰问,学院不仅为老一辈教育工作者送去关心慰问,更对他们曾经的付出与贡献表示真诚感谢。作为一名新时代运输人,我们要向老前辈学习,敏锐把控时机,时刻准备为交通强国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