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交通运输学院2024年工作总结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谨向全体师生、离退休教师、海内外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
2024年,我们携手奋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凝聚着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子的拼搏与奉献,凝聚着全院师生同心协力、奋勇争先的力量与智慧。
党建及思想政治:
强化政治引领,以特色品牌促“融合发展”。学院党委获批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交通系教师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强国行”专项行动计划和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推送《清廉爱国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获北京高校廉洁文化作品精品奖。
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显著。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特研会、扬帆青团获评全国榜样100社团;运输学2101班获“周恩来班”称号(连续五年);首届职规赛获一金一银(北京高校成长赛道独金),习总书记回信的“国创赛”获一金一银,“挑战杯”一金一银。研究生1人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23人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首次包揽INFORMS年会学术论文竞赛及问题求解竞赛一等奖;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项、北京市一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金奖1项。
本科生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完成教育部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考察和学校党委对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巡查工作;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年全体委员工作会议;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续签交通运输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协议,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签署3+2联合培养协议。
持续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培育“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牵头建设“高铁纵横”通识课,成功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推荐8门课程参加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获批北京优质本科教材1部,推荐22本教材参加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评选,走进人大附中、交大附中开设《交通博览》通识课。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师竞赛成果优异。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获二等奖,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人。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研招工作创新优化。2025级暑期夏令营规模471人,获得优秀营员考生259人,报录比1.82:1,创历年之最;其中有意愿并来我院就读考生150人,夏令营转化为拟录取推免生比例57.92%。
国际化工作量质齐升。全面修订完成24版全英文留学生“交通运输”硕士培养方案,年度收到商务部推荐申请学员25人,录取21人,较往年提升30%。29人获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资格。
培养工作扎实有序。作为牵头单位,完成交通运输工程学位点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位点的周期性合格评估自评估工作。
科学研究:
交通强国勇担当,一流学科显成效。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第六次排名世界第一。
行业科技谋布局,攻坚克难勇创新。向相关部门提交各类重大重点项目指南建议累计20余项;近三年科研经费增长率稳定保持在20%以上,2024年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新增科研项目401项,其中: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1项,超1000万元的成果转化类项目2项;新增授权专利51项、发表中科院3区以上论文190余篇、8项智库建议被相关部门决策采用;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各类协会科学进步奖10余项;新增获批“铁路现代物流技术研究中心”。
领域热点独特新,学术交流筑高地。主办2024铁道学会运输委员会年会、低空经济与智慧交通高端论坛等,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E12)轨道交通领域青年学者论坛;主编的《都市快轨交通(英文版)》实现SCI、EI双收录,成为学校历史上第一本论文同时被EI、SCI收录的科技期刊。
队伍建设:
突出“靶向引才”,加强师资引育。走访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开展招聘宣讲,引进高聘副教授3名、讲师1名、思源博士后2名。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1项,1人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2人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研究制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综合评价办法》。
丰富教职工活动,凝聚团队力量。完成新一届教代会、工代会代表选举工作。开展丰富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助力教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举办三八节系列活动,举办学院第一届“进取杯”师生羽毛球赛和第二十二届“团结杯”师生乒乓球赛,教职工足球联队蝉联冠军,篮球比赛和羽毛球锦标赛均入围学校八强。
对外交流合作:
构建开放融通对外合作格局,打造外事工作2.0。派出教职工47人次赴美国、荷兰、德国、日本等22个国家与地区执行教学科研或合作洽谈任务;与德国维尔道应用技术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签订项目协议;举办第十一届国际暑期学校、4期Golden School、轨道交通智慧运营与教学实践项目、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来华暑期夏令营;举办ICTTS 2024、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学术研讨会与交通运输学院发展与创新国际咨询会。
提升运输温度、厚植校友文化。开展庆祝交通运输专业成立115周年系列活动、1994级校友入学三十周年返校活动、2024年校友值年返校活动及高质量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校友研讨会,年度筹措各类捐赠资金共计48万元。
拓展外部资源、推进校企共建。与国家铁路局市场监测评价中心等14家单位开展座谈交流;与河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等3家单位共建实验室;与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以联合主席团单位身份加入“浙江省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以常务理事单位身份加入“全国职业学校教师创新发展联盟”。
社会服务与行政:
服务国家战略、打造运输品牌。举办4期商务部“一带一路”短期援外培训班,匈塞铁路管理运营研修班获新华网等10余家媒体采访报道;举办15期国内培训班;成立科研科及对外联络中心;制作学院2024版中英文简介、教师因公出国随行包及学院系列文创。
坚持学院文化内涵建设。开展院史寻迹,走访孙桂初、吴育俭等13位老师;完成地下室和一层东侧公共空间建设,荣休室和校友小屋开放使用,雄安新校区一期运输学院楼宇各楼层功能布局设计基本完成。
每一个坚定的足迹、每一项卓越的成绩,都深深镌刻着运输人披荆斩棘、奋力拼搏的身影,都蕴含着运输人默默耕耘、不言放弃的决心。致敬每一位在岁月长河中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运输英雄,正是您们的拼搏与担当,成就了我们今天的荣耀与进步!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2025年,这一年承载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站在新的起点、迎接全新挑战的关键时刻。它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规划的开篇之际。站在时代的潮头,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航标,坚定信念,团结奋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我们将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用奋斗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让我们携手同心,锐意进取,奔赴荣光,共筑运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