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合作办学专业的课程,你是否立刻想到了沉浸式的英文教学和独树一帜的课堂活动?
提到合作办学专业的名师,你是否瞬间浮现出知识渊博的外教和风度翩翩的双语教授?
交通运输中荷合作办学专业能满足你对合作办学的所有想象,不仅提供全球化的学习平台,还能让学生享受到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中外名师的联合指导。
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的课程内涵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汇聚北京交通大学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名师,致力于培养熟悉中国交通运输特点、了解国际标准规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能够从事交通运输专业领域的分析、规划、设计、运营与管理,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通过对数理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必修课、各类选修课等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成长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1.数理基础课
交通运输中荷合作办学专业是标准的工科专业,其中数理课程是基础,更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工具,有助于学生分析专业实际问题。本专业数理基础课共四门,分别是微积分Ⅰ微积分、Ⅱ几何与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安排在大一学年和大二秋季(上)学期。
本专业选聘的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丰富英文教学经验的教师。微积分课程的授课教师是吴发恩教授,他逻辑清晰,知识渊博,深受同学们的爱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授课教师桂文豪教授有多年海外留学经历和英文授课经验,他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他的循循善诱中学到知识。
吴发恩教授和中外合作办学1913班同学合照
2.专业核心课
从大二开始,专业核心课进入学生课堂。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涵盖铁道运输、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等多个方向,包括管理运筹学、交通规划、交通运输经济学A、交通港站与枢纽、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道路工程和选线设计、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网络分析与设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与规划、交通安全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多门交通领域核心课程。
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由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师讲授,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学习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另外,外方教师开设的每一门专业核心课,都有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教师进行对接合作,一方面中方导师能够协助学生与外教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Egidio Quaglietta为学生授课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和了解中荷合作办学专业,每年大一新生入学时,学院都会安排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专业负责人与各位同学见面。在见面会上,荷方教授向学生介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学院设置、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内容。随后从成绩要求、教学计划、选课模式、学分设置等多个方面,介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入学标准。通过见面会,学生们能够与荷方教授互动,更加了解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Rob Goverde教授与学生的见面会
除了日常授课外,学院还会定期邀请荷方教授,为学生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和前沿讲座等,帮助大家拓宽专业知识,展望行业前景。比如2018年11月7日,本专业顺利举办了主题为"Implications of Automated and Electric Transport"的学术报告。
在这次报告中,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Bart van Arem教授和Goncalo Correia向同学们阐述了自动化驾驶技术和交通效率的关系、旅行时间和自动驾驶的价值,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动驾驶对空间和运输的影响。在之后开展的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并以团队形式进行展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Bart van Arem教授、Goncalo Correia老师为同学们带来学术报告
为了更好地配合本专业的英文授课模式,学院引进了体系更加成熟、内容更加专业的外文教材。如:
3. 中方课程
除了数理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课程还包括思想政治、计算机、学科基础和通识素质教育等多类课程。多种多样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输1913班与体育梁长缨老师合照
运输1913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与丁帅老师合照
海外名师亲授课
在了解了本专业的课程安排后,想必大家最好奇的就是我们的外方教师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B. (Bart) van Arem
博士,教授
2009年以来担任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建模。
2010-2017年担任土木工程与地球科学学院运输与规划系主任,现任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
S.P. (Serge) Hoogendoorn
博士,教授
自2018年以来,他担任交通与规划学系系主任,目前主研究方向为交通流理论、建模与仿真、交通流控制与管理等。
代尔夫特科技奖励委员会顾问,NEARCTIS学术组织发起人,美国国家运输委员会(TRB)成员;多门顶级期刊编委会成员;欧洲多个大学博士学术委员会委员。
R.M.P. (Rob) Goverde
博士,教授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土木与地球科学学院运输与规划系铁路运输组织领域专家和方向负责人,在铁路运营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铁路运营建模与分析,智能铁路交通管理及应急管理,时刻表编制、列车运行调整、列车运行控制、铁路安全及信号等。
M.P. (Marjan) Hagenzieker
博士,教授
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主题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弱势交通参与者的道路安全问题,道路使用者和道路基础设施、无人驾驶技术的交互关系等。
J.W.C. (Hans) van Lint
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交通流理论与仿真技术、数据同化技术、行程时间可靠性研究、交通流理论和模型、交通流状态评估及预测等。
O. (Oded) Cats
博士,副教授
智能公共交通实验室负责人之一。拥有瑞典KTH皇家理工学院以及和以色列技术学院的双博士学位,目前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运营、政策等研究。
G. (Gonçalo) Correia
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和运营,通过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创新服务和技术来解决城市拥堵,目前专注于分析自动驾驶技术对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Haneen Farah
博士,副教授
交通运输安全实验室的副主任。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基础设施设计对道路使用者和交通安全的影响。曾任教于以色列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拥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
Yusen Chen
博士,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TNO的资深研究员
智能交通专家,主要从事绿色动态交通管理,网络交通建模与多运输方式交通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及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应用。
Egidio Quaglietta
博士,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铁路交通优化、铁路运营管理自动化等。
Meng Wang
博士,助理教授
200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14 年博士毕业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电气和自动运输研究实验室主任。2015年4月起,他开始在荷兰Delft理工大学交通规划学院授课,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绿色交通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
N. (Nikola) Bešinović
博士,讲师,研究员
是运筹学与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国际铁路运营管理协会 (IAROR)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铁路管理系统。
Yufei Yuan
博士,运输和规划系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交通流理论与仿真、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交通状态预测与分析、常态以及应急状态下的交通管理与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等。
听听学生怎么说
在本专业同学眼中,交通运输中荷合作办学专业的课程和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听听同学们的亲身感受吧!
2017级李星洲:马路老师和陈玉森老师讲授的交通规划课令我受益匪浅。交通规划这门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地位十分重要,各大院校的夏令营面试中也常常出现交通规划方面的问题。马路老师授课十分细致严谨,讲授的内容前后呼应,逻辑感很强。陈玉森老师则非常注重实践,通过大作业的方式,让我们抛开专业规划软件,只用简单的纸笔练习规划,使我们对各阶段的模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陈玉森老师的研究经验丰富,在课堂上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等其他地区的典型案例,进而激发我们思考中西方在交通规划中的异同。
2018级杨诺:Haneen Farah老师讲授的道路工程与选线设计课程让我们对线路设计从未知到不断探索。Haneen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PPT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她善于举例,能够帮助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比较轻松。Haneen老师非常和蔼,我们能在课堂中随时提问,她会及时与我们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她的大作业让我们通过软件自己动手设计线路,鼓励我们在合理范围内融入我们自己的设计思想,使我们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
2018级齐雨辰:我最喜欢的老师是微积分课程的吴发恩老师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桂文豪老师。两位老师都特别可爱:我还记得发恩老师拍拍脑瓜讲解题思路的样子,听他上课好像什么题都能被轻而易举地做出来,而且我觉得他讲课讲得特别清楚,我会经常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桂老师经常会和我们在微信群里互动,说话也非常可爱有趣。在两位老师的课上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单个数学题的解法,也包括课程的体系构建,更重要的是让我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2019级张景淳:最印象深刻的课程是管理运筹学,这是我们教学计划里第一门外教课。与外方教授Gonçalo Correia的交流让人受益匪浅,我不仅在知识上收获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扩展了我们的国际视野,使我们对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学术特点有了直观的体会。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虽然遇到了文化上和语言上的困难,但也一直在努力克服。我希望自己英语再好一些,胆子再大一些,能够与外教有更多的交流,一定可以收获更多。这门课程的中方老师陈军华老师也让人难以忘记。他上课的节奏较快,而且注重课下实践,如果课上没有好好听讲,或者课下没有按照他的要求研究建模软件,在上机的时候就会十分酸爽,这就督促着我们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课下一定要加强练习。他所教授的内容都是十分有用的知识,尤其是matlab和gams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后续的课程都会用到。
2020级余松哲:我最喜欢的老师是线性代数课程的罗自炎老师。罗自炎老师和蔼可亲,学富五车的她在授课时却愿意放慢节奏让每位同学都不掉队。初次接触英语课本的我们有很多单词不认识,但她却用清晰的板书,层次分明的课件让我们在学习时能更加轻松。当我们在课本或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只要将问题拍下来发到教学群中,她便会亲自为我们解答。
2017级王猛:最喜欢的课程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首先张晓东老师强有力的课堂互动性提高了我的课堂注意力,同时这份认真的态度也已经渗入到我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只有端正好态度,才能在过程中有所收获。其次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尤其是问问题的能力:简单又精确地表达自己的问题。同时通过小组辩论活动,我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思路、并清晰地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最后通过与张老师的互动交流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思考问题的高度。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若以一个较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便处处都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