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友道·滴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顺利举行

image001.jpg

1128-2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承办的“智联友道·滴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在北京交通大学落下帷幕。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时骏、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以及56名来自高校和行业单位的评审专家出席闭幕式。闭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闫学东主持。

image003.jpg

时骏作为主办方代表,对于承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的精心组织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该项赛事在全国高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学术型的大学生交通科技创新赛事,并因多年对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卓著而纳入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的19项重点赛事之一,成为交通领域大学生科技大赛品牌。“面对新形势,高校要进一步做好创新型交通专业工匠人才的培养,担起建设交通强国的使命,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也正是培养同学们建设交通强国所需工匠精神的平台。”

image005.jpg

王稼琼首先对所有到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秩序的重构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尤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考验,交通运输既是遏制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又是服务人民群众出行、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支撑。“本次大赛恰逢其时,聚焦未来交通发展方向,共同探讨‘互联共享、综合发展’,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酝酿创新、主导创新、展示创新的交流平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通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image007.jpg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分为“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航海技术”“道路运输与工程”“水路运输与工程”“铁路运输与工程”“航空运输与工程”,以及主题竞赛“交通大数据”7个竞赛类别,共收到来自全国115所高校的656件学生科技作品。经资格审查与形式审查、双盲通讯评审,最终有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71所高校的150件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image009.jpg

由于疫情,今年北京交通大学在大赛承办方式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性尝试。例如决赛环节依托数字化在线平台,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审,参赛选手同步连线,同屏路演进行答辩。大赛组委会副主席、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刘正江教授作为评委代表公布了大赛的评选结果,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的18支队伍获一等奖,来自长安大学等30所高校的43支队伍获二等奖,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等46所高校的65支队伍获三等奖。

image011.jpg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时骏、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交通运输部原总工蒋千、大赛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星臣教授、大赛仲裁委员会主席杨晓光教授、大赛组委会副主席刘正江教授、大赛学术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部梁雪峰、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朱晓宁教授、大赛仲裁委员会委员中国民航大学高庆吉教授、大赛仲裁委员会委员大连海事大学吴桂涛教授、中南大学高广军教授、清华大学石京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邵春福教授、北京智联友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荣华先生、滴滴出行安全事务负责人白云峰先生、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力、大赛赞助商代表深圳交通中心北京分院院长王宇鹏女士、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姚恩建书记、聂磊院长为获奖代表颁奖。

image013.jpg

大赛仲裁委员会主席、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在对参赛作品进行点评时指出,本次大赛作品含金量高,涉及科技元素前沿,体现了综合交通的融合和特色,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面向交通问题的创意和创新能力。他希望高校师生关注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交通领域基础问题,加强人才培养,为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image015.jpg

  “大赛以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姚恩建在主持一等奖候选作品复审时表示。

image017.jpg

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代表着交通运输领域大学生竞赛的最高水平。自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参赛高校最多、参与学生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将由重庆交通大学承办。

image019.jpg

(通讯员:闫俊 韩榕)